<b id="zadwm"><u id="zadwm"></u></b>
<acronym id="zadwm"><track id="zadwm"><meter id="zadwm"></meter></track></acronym>
      <var id="zadwm"></var>

    1. <mark id="zadwm"><kbd id="zadwm"><td id="zadwm"></td></kbd></mark>
    2. “資管新規”過渡期就即結束 理財子加速承接母行產品

      還有不到半年,“資管新規”過渡期就將結束,由于規模龐大,大部分銀行都面臨著過渡期如何處置原有理財產品存量資產的問題,當前,各家銀行進展如何?近日,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多家銀行業相關人士,從他們口中了解行內存量理財產品的整改進程。從整改完成度來看,大、中型銀行和地方性銀行完成度不一,有大行存量產品整改完成度已超80%,有的地方性銀行整改率還不到一半,存量處置難度依舊較大。

      大、小行進度不一

      “目前正在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存量產品整改已經逐步接近尾聲,完成度超過了70%。”一位國有大行資管部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現在除了兩個較大規模的產品沒有處理完畢,其余基本已經轉型完畢。”

      另一位股份制銀行業務部門負責人說,“目前我行存量產品整改完成度已超過80%,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宣布延期時,行內就下發了細化的處置方案,要求利用空檔期爭取在年底前完成任務,按現在的進度來看,年底整改完畢應該沒有問題”。

      從時間上來看,“資管新規”發布已超過三年,在發文初始,銀行就一直按照監管要求逐步壓降存續資產,制定整改計劃。不過,在采訪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相較大、中型銀行來說,地方性銀行的整改完成進度依舊有待提高。一位城商行理財業務部門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截至2021年6月末,我行存量待整改理財產品較年初已壓降40%。其中,保本理財產品已全部壓降退出,存量待整改理財產品僅占全部理財產品規模的14.5%。我行存量理財底層資產主要投向為標準化債券資產,剩余資產處置難度較低,年內實現凈值化轉型壓力較小”。

      “我知道的最新消息是,現在還有一半以上的存量理財產品沒有整改,這其中都是期限比較長的產品,有的資產端期限長達兩年,處置上還是有難度,行內也在加緊討論方案,盡量趕在監管要求的時間范圍內完成任務。”另一家城商行理財部門人士擔憂道。

      從產品服務的供給和需求兩個方向看,大行和小行存量整改都存在一些困難。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從產品供給角度看,需要打破剛兌和期限錯配、凈值化等轉型的存量產品仍有一定的規模,化解起來需要時間,更重要的是在運營管理和投研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轉型也相對緩慢。從產品需求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人員更多的是消費者心態,而非投資者心態,投資者教育不到位,產品轉型過程并不被消費者很好地接受,一旦遇到浮虧,銀行還要面對來自購買者施加的壓力。

      理財子加速承接母行產品

      整改存量理財產品是擺在當前銀行面前的頭等大事,而做好遷移承接工作則是資管市場的“生力軍”——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使命。

      截至目前,銀保監會已批準籌建2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和3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其中1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和1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已經開業。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各家銀行理財產品向理財子公司遷移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交銀理財相關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稱,截至2020年底,交銀理財含受托管理母行的存量理財產品的總規模超過1.1萬億元。與此同時,交銀理財凈值化產品的轉型速度明顯加快,凈值化率超過60%。“2021年,交銀理財將繼續嚴格執行整改計劃,確保在2021年底前完成過渡期整改任務。”上述交銀理財相關人士說道。

      另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公司正在按照監管要求平穩有序推進,已經完成了第三批產品的遷移”。

      根據普益標準報告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已有寧銀理財、招銀理財等17家理財子公司開啟承接母行理財產品的工作,17家理財子公司承接產品總量達1627只。

      其中,寧銀理財承接進度最快,當前承接產品數量達到287只;招銀理財承接速度也較快,已承接285只產品;工銀理財已承接母行產品數量達到253只。承接產品較慢的為徽銀理財、渝農商理財,涉及的產品數量分別為2只和1只。

      承接產品只是第一步,在采訪過程中,有業內人士對過渡期滿后理財子公司的轉型焦慮始終難消,一位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母行的產品已經陸續在承接,但承接后我們也有很大壓力,比如,違約資產的處置、長期限資產的處置、非標資產的處置都還有難度”。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該行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當前對此類產品的處置主要通過非標轉標、表內承接;加強投資者教育和宣傳工作,促進投資者理財觀念加快轉變;開發新產品進行承接;市場轉售等來實現”。

      在陶金看來,對過渡期到期后卻還處于存續期的理財產品,為了符合監管的要求,還是需要進行轉型,而轉型還是在理財子公司的框架下,用理財子公司來承接這些產品,主要依靠理財子公司的獨立投研、風控和管理體系。

      投研、風控能力應同步提升

      “資管新規”后,銀行理財產品在對“業績比較基準”的宣傳上打破剛兌的意圖十分明顯,且已經用“不等于理財產品實際收益”“不作為向客戶支付產品收益的承諾”等字眼進行了強調。但為了進一步規范理財產品營銷模式,5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新增“不得使用未說明選擇原因、測算依據或計算方法的業績比較基準,單獨或突出使用絕對數值、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

      新規一出,引發業內關注,未來如何做好利率展示、營銷內容宣傳成為理財子公司必答的考題。在投資者教育以及產品普及方面,已經有銀行和理財子公司開始行動,一位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已經做好了大規模宣傳的準備,計劃通過總行電視電話會議、全國路演、微信公眾號推送、個金經理培訓等方式做好投資者教育。

      “打破剛兌、專業管理、風險自擔”是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趨勢,產品銷售重心應聚焦于投資者教育和引導。”一位城商行相關人士指出,“未來我行將對銷售人員銷售理念進行重塑,同時也將做好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分層管理和風險承受力有效引導。堅持走‘明星產品、明星投資經理、明星資管品牌’的‘三明’營銷策略,提升理財產品品牌價值,增加市場認可度。”

      亦如陶金所言,理財子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投研體系的不完善和自主投資能力的低下,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依然需要進一步推動產品凈值化轉型,配合投研能力提升和風控能力增強,只有以上兩個方面的持續優化,才能提供收益率更高的、風控更好的產品,提升業務競爭力。同時,還要加速提高固收類產品的主動投資和研究能力,建立系統完備的投資理念和符合自身資金風險的策略取向。

      宏觀分析師周茂華也同時指出,由于目前理財子公司處于起步階段,權益類資產投研能力、風險控制和產品創新方面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理財需求;此外,未來理財子公司的競爭力還體現在差異產品與服務方面。(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

      關鍵詞: 資管新規 過渡期 理財子 母行產品

      两个人在线观看免费播放_国产精品天干天干_亚洲婷婷月色婷婷五月小蛇_男人的好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b id="zadwm"><u id="zadwm"></u></b>
      <acronym id="zadwm"><track id="zadwm"><meter id="zadwm"></meter></track></acronym>
          <var id="zadwm"></var>

        1. <mark id="zadwm"><kbd id="zadwm"><td id="zadwm"></td></kbd></mark>